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休闲农业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十二五”以来,各地休闲农业竞相推进、蓬勃发展,呈现出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发展内涵不断提升,类型模式逐步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综合效益同步提高的特点,形成了“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全国以农家乐、民俗村、休闲农园、休闲农庄为代表的多元化休闲农业类型竞相发展。各级休闲农业管理部门顺应城乡居民休闲消费快速增长的需求,通过加强部门合作、完善扶持政策、规范行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培育知名品牌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规模日趋壮大。2013年,全国休闲农业接待9亿人次,经营收入2700亿元,继续保持着15%以上的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亿人次,营业收入1500亿元,带动3000万农民受益。天津市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的理念,规划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引领休闲农业提档升级,2013年休闲农业综合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31.5%。
——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农业部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多元发展等要求。各地根据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习惯,在农家乐、民俗村、休闲农园、休闲农庄等形式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类型,拓展休闲农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功能,激活了一片区域、兴起了一批产业、带富了一批百姓、建成了一方乐园。
——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农业部和各地通过规范管理,不断引导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发展形成的产业区、产业带,注重功能衔接和特色互补,突出休闲体验。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式已从农民自发发展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转变,经营规模已从零星分布、分散经营向集群分布、集约经营转变,功能定位已从单一餐饮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等多功能转变,空间布局已从景区周边和城市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区域转变,经营主体已从农户经营为主向多主体经营转变。
——品牌建设不断推进。农业部和各地通过典型带动,不断提升休闲农业的社会影响力,品牌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目前共创建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49个、示范点386个,推介了140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48个中国美丽田园和1万余件创意精品,认定了3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1个。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努力打造休闲农业地方品牌,发展形成了南京农业嘉年华和北京农业嘉年华,云南罗平油菜花节,内蒙、新疆、甘肃等地的草原度假和贵州的村寨游等一大批知名品牌。
实践证明,休闲农业是符合经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适应市场需求、蕴藏巨大潜力的强农产业、富民产业,是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牵动全局的朝阳产业、新兴产业。休闲农业工作与国家正在实施的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美丽中国建设等战略举措高度契合。农业部和各级休闲农业管理部门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重点在六方面努力推动全国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注重组织领导,围绕为农业增值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美丽和谐,不断强化工作组织和顶层设计;二是注重政策支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并从资金奖励、项目支持、政策规范等方面加强保障;三是注重规划引导,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原则、布局和重点;四是注重示范创建,不断完善有关标准和办法,切实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五是注重提升内涵,挖掘文化资源,拓宽休闲农业发展的资源载体;六是注重氛围营造,开展系列展示活动,多视角宣传推介休闲农业。
文章来源: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1410/t20141022_4112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