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稳住了
口粮保持自给有余。“十二五”期间,广西粮食生产稳住了。
去年,我区水稻产量1166.1万吨,超出口粮所需水稻量69.1万吨。作为华南水稻主产区,当年全区仅销往广东的优质大米就有七八十万吨。
要想粮食生产稳,主要抓好两个稳:一是播种面积稳,二是单产提升稳。4600万亩,是我区粮食播种面积的红线,从2011年至201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已连续4年稳定在4600万亩以上。粮食单产更是逐年提升,自2012年以来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去年单产333.5公斤/亩,比2010年增加25.9公斤/亩,增长8.4%。据自治区农业厅预计,今年我区很有把握实现全区粮食总产1500万吨以上的目标,预计为1515-1520万吨。
“金字招牌”更亮了
山清水秀生态美,作为广西的金字招牌,农林水土气等基本要素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十二五”期间,我区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进入全国前三强。森林采伐限额进一步增加,全国最大木材产区地位更加巩固。广西林业步入转型升级轨道,森林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绿化由山上造林转向身边增绿,产业由依靠一产转向二三产并重。
山更青,水更秀。农村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建设、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一年接着一年干,投资连年创新高。上一个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突破150亿元,这一个冬春进一步突破160亿元,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十一五”“十二五”连续10年纳入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近年每年均以安排350多万人口的规模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更是成功实现“保二争三”,落久水利枢纽工程、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二期工程如期开工,驮英水库及灌区工程步步为营;全区3000多座水库“十一五”以来先后进行除险加固,进程完成大半,“十三五”再努力冲刺,可望全面完成一轮整修,结果是库容增加,渗漏减少,水质变好,环境变美,安全性提高,治理效果之好前所未有。
广西土壤富硒而且连片面积全国最大,这是“十二五”引人注目的新发现,引发广西富硒农业迅速兴起。
确权颁证地“活”了
为了释放农村土地的巨大潜力,2012年,广西以土地确权颁证为基础,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区累计435个乡(镇)整乡(镇)开展确权试点工作,涉及5259个行政村、1390万亩承包地、354.4万农户。
土地有了“身份证”,农民承包经营权可以规范顺畅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有了基础,抵押、担保以及产权交易有了条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难题。
据统计,目前全区连片承租农户承包地50亩以上的企业或大户达1.5万多家,总承租面积334万亩,占全区流转面积的四成以上。土地互换流转的“龙州模式”、连片流转开发的“富川模式”、集体股份合作的“横县朝南村模式”、土地托管的“桂越香蕉合作社模式”等多种适合广西实际、又代表先进经营组织理念的土地流转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以糖料蔗、蚕桑、秋冬蔬菜、亚热带水果、食用菌、茶叶等为代表的极具广西特色的支柱性农业产业。
产业扶贫脱困了
2011年,我区启动“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在全区范围内建设10片以上特色优质高效、连片在1000亩以上的种植示范基地或特色高效的养殖示范基地,每片示范基地辐射覆盖贫困农户1000户以上;扶持培植100家以上年销售额在一亿元以上、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扶贫龙头企业;通过示范基地和扶贫龙头企业带动1000个以上贫困村成为产业化扶贫示范村,到“十二五”期末,力争示范村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以上。(记者 袁 琳 韦继川)
文章来源:http://www.gxdrc.gov.cn/zwgk/qnyw/201511/t20151113_654093.html
摘编:吴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