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西专家顾问网! 今天是
没有账号?
注册 |
登录 |
咨询热线:0771-5865068
微信
gecc微信公众号
决策参考
高层声音
专家视点
GECC课堂
高层声音

以服务业大发展 促进广西经济转型升级

——在全区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GECC 更新日期:2015-06-02 分享到:

(二○一五年五月二十八日)

彭清华

 

同志们:

这次大会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首次召开的关于服务业发展的专题会议,也是新常态下谋划我区科学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全力推动我区服务业大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增强新动力。

会前,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了我区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目标要求。发展提速就是:今后6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17%左右;比重提高就是:到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00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40%左右,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万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43%左右,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0万人左右,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提高到35%左右;水平提升就是:到2020年,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大大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5%左右,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加快发展,打造一批业态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新格局,建成服务“一带一路”、面向东盟、辐射西南中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这些目标要求,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提出来的,统筹平衡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综合考虑了服务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的增长空间,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以赴,狠抓落实。

近两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着眼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先后召开了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工业发展大会、非公经济发展大会、城镇化工作会议、教育发展大会、扶贫和农民工工作会议、“双核驱动”工作会议等专题会议,出台了一批相关政策文件,对推动相关产业和事业的加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相信这次会议及围绕会议出台的系列文件,将对我区服务业的发展起到全局性的推动作用。

一、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是新常态下引领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推动服务业大发展,这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全区发展布局、发展战略的丰富完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战略举措。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区新定位新使命的必然要求。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对广西发展寄予殷切期望,明确要求“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是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广西发展作出的科学定位,为我们做好广西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落实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一个内在要求就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促进大开放,构建大交通、大物流、大平台,推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发、衔接、互动,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真正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服务业大发展作支撑,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不仅难以加快形成,甚至可能错失良机。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的根本选择。从发达经济体的普遍情况来看,服务业的重要地位可以用“四个70%”来概括,也就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70%以上,经济增长的70%来自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70%。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我国服务业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工业,2011年服务业就业人数超过农业,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服务业占比达到48.2%,今年一季度达到51.6%,我国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服务经济时代。相比而言,我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14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8%,比全国低10.4个百分点,服务业这一“短板”已经严重影响我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主动顺应现代经济发展规律要求,下大力气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尽快加长补齐这一“短板”,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有利于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我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是工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最佳时期,加快服务业发展能够很好地促进工业提质增效。一般来说,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工业,没有较高的工业化水平,服务业的层次也上不来;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提升同样离不开服务业,工业的智能化、服务化是促使同质化制造转向差异化服务以获得更高附加值的根本途径,既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又拓展了服务业发展空间。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服务业与工业之间呈现融合互动、相生相伴态势,这种融合趋势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动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石化、有色、钢铁、建材、糖业、造纸等传统产业及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确保工业与服务业这“两条腿”都跑得快、跑得好。同样道理,加快服务业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突破瓶颈。我区有不可多得的农业资源和比较优势,但农业大而不强,特别是部分农产品竞争力弱,价格波动大,频频出现“丰产卖难”和“高产低值”现象,一些产品只能打别人的品牌,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农村服务业发育不足,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不高。我们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升特色农业品种品质品牌,打造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发展农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也将为我区服务业自身注入更多现代元素、高端因子,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

从当前经济运行的大环境来看,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有利于我区积极应对稳增长的新挑战新考验。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区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与经济大环境有关,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样在新常态下,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产业结构调整较早,服务业发展快、占比高,经济增速较为平稳,有的甚至还在加快;而一些结构调整缓慢的地区,尤其是能源资源产业比重较高的中西部地区,下行压力就更大一些。这就告诉我们,面对新常态的新挑战新考验,面对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的转换接续,我区要更好地稳增长,除了要继续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和工业的主导作用外,还要更多地向服务业要消费潜力、投资动力、出口拉力和创新能力。服务业覆盖面广,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对消费、投资、出口都有巨大拉动作用。同时,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其单位产值创造的就业岗位是工业的5倍;服务业是税收的主渠道,对地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接近80%;服务业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产出效益高,能耗仅为工业的1/5,排放不到制造业的1/10,是典型的低碳绿色产业。对我区这样一个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打响生态品牌的省区来说,要千方百计稳增长,必须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针对我区服务业增速和占比在全国较为靠后的状况,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服务业发展。今年一季度,在一、二产业增速下滑的情况下,服务业增长8.7%,比去年同期快4.7个百分点,为一季度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发展服务业,抓与不抓不一样,大抓小抓不一样。以我区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只要思想重视,方向明确,措施有力,服务业就一定能够取得大的发展。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导向更加鲜明。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整体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特别是全面进入高铁时代,服务业正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区有沿海沿江沿边、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区位,有丰富的旅游、生态和农业资源,有得天独厚的港口和较为完整的保税物流体系,有西部大开发、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以及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列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等众多优惠政策,有东博会、“两国双园”、跨境经济合作区等高层对话机制和产业合作平台,国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赋予我们新的重大使命,所有这些,都为我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开辟了广阔空间。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奋起直追,努力使这次大会成为我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节点,迈上新的台阶。

二、牢牢把握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态

服务业点多、面广、量大,抓服务业发展必须找准定位、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凸显特色。这次出台的《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区将重点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居民消费升级这3条主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与会展业、信息服务业、海洋服务业、电子商务、金融业、科技服务业、教育培训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节能和环保服务业、旅游与运动休闲业、健康养老服务业、房地产业等13个重点产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服务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要加大政策倾斜和要素保障力度,切实推动这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率先突破。

物流是经济运行的“动脉”。我区最大的优势在区位,最大的潜力在沿海,充分挖掘释放与东盟陆海相邻的区位优势、江海联动的港口优势、全面进入高铁时代的交通优势,必须以更大力度推动现代物流业大发展。要认真实施《促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重要交通枢纽、产业园区、开放平台和城市为依托,以扩大物流总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努力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突出抓好港铁物流发展,积极推进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和重点物流干线多式联运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等现代物流方式,积极整合物流企业,培育若干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物流集团,加快形成以港口、口岸物流为龙头,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城乡配送、金融物流、智慧物流为重点,其他专业物流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真正把我区建成连接粤港澳、辐射西南中南、面向东盟国家的跨区域跨国物流大通道,进一步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在现代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也是现代服务业的“第一板块”。“供血不足”是制约我区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其重要原因在于金融业发展滞后、先天不足。近几年,我区金融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把金融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制定专门规划,强化扶持政策,切实做大做优做强。要以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地方金融组织发展,加强金融主体建设,做好“引金入桂”“引资入桂”工作,吸引更多中外金融机构入驻广西,形成跨境金融业务的集聚,努力把南宁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积极推动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加快组建面向东盟的货币清算、结算及相关业务中心,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完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金融租赁公司等各类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发展地方新型金融组织,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培育地方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培育壮大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电商金融等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具有广西特色、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中心、股权交易中心,积极开发针对“三农”、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真正把金融业打造成为我区新的重要支柱产业。

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是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科技发展的产物,是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途径,被不少国家和地区视为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互联网不仅培育了巨大的网络消费市场,也催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说,抓住了互联网,就抓住了未来,我们绝不能让互联网经济的机遇与我们擦肩而过。现在,国家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互联网经济将迎来井喷式发展。我们要勇于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发挥电子商务在“互联网+”战略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加强城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和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电商东盟、电商广西”工程和“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加速推进农村和社区电子商务,立足广西特色优势产品,积极培育有较强影响力的大中型电子商务平台,大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促进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真正使电子商务在我区城乡遍地开花。

良好的生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区不可多得的财富。要按照全面构建“一个旅游龙头、两条旅游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的旅游发展布局,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和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创建工作,在抓规划、抓特色、抓项目、抓环境、抓品牌、抓营销上持续用力,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产业,不断提升广西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2亿,大健康时代呼之欲出。要超前谋划,抓住健康养老这个大市场,打响我区 “长寿之乡”品牌,做好基本养老与商业养老、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村屯养老、就地养老与异地养老有机结合的大文章。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链,形成集养生旅游、异地养老、保健品开发、老年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等为一体的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力争占据主动、赢得先机,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国家养老产业基地和国际休闲养老健康养生基地。

服务业13个重点产业充分考虑了我区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符合服务业发展大势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加快发展,尤其是加快其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等特点,对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促进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关键,需要我们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集中力量来加快发展。

三、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服务业规模集聚和提质发展

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规模扩张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服务业创新、培育服务业品牌、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综观国内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都是集聚区起步早、行动快、发展好的地区。上海早在2004年就率先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已认定25个,集聚企业近4万家;江苏在2007年启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累计认定114个,吸纳企业6.9万家;浙江从2010年开始实施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前后分三批认定了100个省级集聚区,吸纳企业超过8.2万家;广东在“十二五”初开始启动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已认定建成70个,吸纳企业5.2万家。这些地区通过集聚发展模式,涌现出一大批营业收入“千亿级”“百亿级”的服务业集聚区,有力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发达地区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经验表明,集聚区具有产业高度关联、空间高度集约,资源共享、服务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的特点,有利于服务业企业规模集聚、成本降低、领域细分、相互配套,有利于政府集中服务、优化环境。广西服务业要大发展,也必须走集聚发展之路。自治区制定的集聚区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区要建成10大类共100个左右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这些集聚区,地域上覆盖全区14个市,产业上与13个重点产业相衔接,有的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有的则需要培育引导和规划新建。各地各部门要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抓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分批启动推进,分类培育壮大,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搞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第一步,关键是要做好规划、强化土地保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自治区已制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下一步每个集聚区要做好详细规划,以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确保集聚区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建成。各市要有选择、有目标、有重点地创建和发展集聚区,加快编制本地集聚区发展规划,避免一哄而上、同质竞争。土地是影响集聚区建设的一个焦点问题,必须把集聚区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对自治区重点规划建设的集聚区和项目,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鼓励各地通过旧街区、棚户区改造以及企业“退二进三”等存量土地来解决用地问题。要注重搭建投融资、科技信息、商务服务、政务服务、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为集聚区企业提供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服务,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创业环境。注重完善集聚区综合配套功能,降低商务成本和行政成本,增强对服务业企业的集聚能力和支撑能力。

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产业集聚是核心、是生命力,必须把加强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作为重大任务。每个集聚区都要聚焦主导产业,推动关联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研发机构和行业协会等规模集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各自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决不能为了追求规模,什么都往里面装,“为集聚而集聚”“形聚而业散”。要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行业领跑者,借助其品牌优势、先进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带动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抱团发展。许多新兴服务业在我区刚刚起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注重金融创新,通过私募股权、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型创投基金等多种方式,为中小企业入驻集聚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解决资金难题,重点支持那些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成长性好的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培育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还要创新建设运营模式。现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都是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产业集聚。有的是由政府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交由企业来招商、运营、管理;有的从一开始就交由企业来投资、开发、建设,政府则做好服务。我们要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更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鼓励以商招商,使企业成为集聚区建设发展的主体力量。

能否建成育好一批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直接关系我区服务业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质量。自治区发改委要牵头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科学制定集聚区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成熟一个认定一个,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个建成的集聚区都能上规模、上水平,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提升,业态特色突出,真正把集聚区打造成为我区服务业大发展的生力军。

四、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服务业联动发展新格局

加快服务业大发展,必须坚持统筹理念,推动协调发展,着力构建龙头带动、区域互动、城乡联动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着力打造龙头带动城市。当前,我区50%的服务业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三市,其中28%又集中在首府南宁,推动我区服务业大发展,南宁、柳州、桂林必须勇挑重担。三个城市都要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服务业档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还要凸显特色、错位发展。作为全区首府和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南宁要重点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科技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力争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金融中心、会展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作为传统的工业重镇和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柳州要致力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服务业制造,打造制造业与服务业价值链共同增值的融合型产业价值链,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桂林,要用好用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以旅游、健康养老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拓展生态产业价值链,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加快培育区域性新增长极。我区已实现国家战略规划全覆盖,各市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定位,立足自身优势,扩量提质,加快形成与中心城市相互衔接、梯度适中、错位发展的服务业体系。北海、钦州、防城港港口优势突出,临港大工业加快发展,要围绕港口、重大产业、城市功能完善,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在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中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其他城市,崇左有沿边优势,玉林、贵港有人口和商贸优势,百色有红色旅游和特色农业优势,梧州、贺州有邻近广东的区位优势,来宾、河池有资源优势,只要大家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定能够做大做强几个凸显本地优势的主导产业。这次自治区制定的集聚区发展规划,就是结合各地优势明确各自重点打造的产业,要求各市找准定位,齐心协力,形成全区服务业百花齐放、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努力提升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县域具有承上启下、联通城乡的重要功能。单个县域虽然总量不大,但全区经济总量的60%以上、人口80%以上集中在县域,汇聚起来的力量不可小视。要把服务业作为县域经济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提升水平,使服务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引擎。要适应城乡消费多样化需求,合理规划并加快建设新型商业街区和城市综合体,扩大服务供给,提升县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这几年,我区一些中小城市相继建设了一些融合现代商业与文化设施的城市综合体,引领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消费和精神需求,缩小了地域和城乡差距,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以市场为主导加快推进。要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工作,加快县城和中心镇的农贸市场、专业市场改造升级,繁荣发展商贸物流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县乡,要继续抓好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一批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延伸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农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发展服务业不能眼睛只盯住城市,广大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天地广阔,生产性生活性服务需求巨大、商机无限。以电子商务为例,相关数据表明,不仅城市是电子商务的热点,农村也是电子商务的广阔海洋,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要围绕打造现代农业,紧扣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围绕便民惠民,完善农村销售网络,建设农村骨干物流网络,推动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积极发展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切实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五、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决胜之招还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全力破除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服务功能,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充分激发企业的主体作用。只要把政府、市场、企业这几方面的作用都发挥好,服务业一定会迸发出巨大潜能。

行政审批关卡多、效率低是企业反映强烈而又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突出问题。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列举“证明你妈是你妈”这种苦涩的实例,严肃指出了简化行政审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现实生活中,类似情况屡见不鲜。有网友总结,中国人一生要办103个证件,形容是“人在证途”。很多企业为办证跑断腿,为盖章磨破嘴。商场如战场,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一旦耽搁,再好的机会都会错过,再好的项目都会落空。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项目核准、商事制度改革,用好简政放权这关键一招。加大“三张清单”制定和公开力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赋予不同所有制企业同等待遇,凡国家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服务业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要全面清理自治区设定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全面落实“先照后证”,逐步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进一步简化登记、许可、立项、规划等审批环节和程序,取消不必要的前置审批,积极推行网络并联审批和格式化审批,最大程度实现“马上办结”或“限时办结”。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很多,对以前没碰到过、政策没规定的事项,不要怕担责任、推诿扯皮,更不要不理不睬、断言否决,而要有“淘到宝”的欣喜,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帮助解决。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以更大力度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各项优惠政策实实在在惠及广大企业和民众。

市场主体是提供就业机会、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力量,人民群众中蕴含着巨大的创新创业激情。前不久,央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广西每10个受访者当中,就有3个人想自己当老板,创业意愿之强超乎我们想象。要注意保护好群众的创业激情,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鼓励社会各层面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创业行动,引导推动科技工作者、归国留学人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以及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形成“千军万马”“百舸争流”的局面。创业之初最需要扶持,要发挥好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打造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创业孵化器,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指导和培训,加强对创新创业典型的宣传,大力培育创客文化,真正让创新创业在八桂大地蔚然成风。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事关广西发展全局和经济转型升级。各级党委、政府要迅速行动起来,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更加系统的谋划、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项目,深耕服务业发展沃土,厚植新兴服务业态幼苗。服务业是环境型经济,哪里环境优、服务好、门槛低,服务业企业就会往哪里集聚。各级党委、政府要在营造良好环境上下功夫,努力创造优质的投资环境、服务环境、营商环境、人才环境,及时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一企一策”,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领域很广,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度高,渗透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层出不穷。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掌握服务业发展的新政策、新知识,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创新发展思路和方式,营造宽松环境,看不准时要“容”,不要一发“芽”就“修枝剪叶”,不断提高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本领。要狠抓工作落实,一个一个企业抓,一个一个项目抓,一个一个集聚区抓,一个一个产业抓,齐心协力把服务业发展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同志们,服务业发展风起云涌、日新月异,加快我区服务业发展时不我待、刻不容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动我区服务业大发展,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摘编: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