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制造强国”和“工业强基”之“仪器仪表项目”重大战略咨询项目研究报告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近70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就项目组初步提交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仪器组报告”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强基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制造强国”和“工业强基”)进行了讨论,广泛听取来自企业代表和一线专家的意见,仪器信息网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此次制造强国和工业强基研讨会分为分组讨论和总报告讨论。分组讨论由智能传感器及仪表组、科学仪器及环保仪器组和医疗仪器组构成。制造强国项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朱险峰汇报,工业强基项目由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开先负责汇报,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石振山副所长汇报了仪器仪表制造强国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中国仪器学会副理事长吴幼华主持总报告研讨会。中国工程院尤政院士和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分别进行了项目介绍和总体要求。参会代表就研究报告提出了各自意见和建议。
科学仪器及环保仪器组前期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仪器企业如普析通用、北京吉天、北京海光、东西分析、济南海能、上海舜宇恒平、聚光科技、湖南力合、武汉天虹、长沙开元、湘仪离心机、汉威电子等进行实地调研或函调工作,并邀请企业代表参加此次研讨会。企业代表就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从国家层面应该支持的重点项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目前,我国中高端仪器设备的关键核心部件,如工业用变送器EJA中的传感器、光电倍增管、离子源、四极杆以及大容量X射线管等几乎是全部依赖进口,从提高国家整体制造业水平,加强国家安全等方面考虑,国家层面支持这些基础关键器件的研究十分必要。
核心部件研发的主要特点是市场需求量少、涉及种类多、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以及需要高端人才,导致国内企业不愿意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也很少有企业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这方面的投入,在项目初期,国家的介入尤为必要。问题的核心是国家如何通过相关的政策和有效地使用资金来支持这些项目?如何使研究成果顺利产业化并能够使承接这些研究成果的企业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在仪器企业发展方面,与会专家表示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仪器仪表制造企业,其产品可以与国外产品进行竞争;但是,也不得不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知识产权模糊不清等问题,导致整体水平难以快速提升,未来几年大规模的整合、并购、优胜劣汰不可避免。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标准和政策,为国内优秀的仪器企业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避免通过低质产品进行恶性竞争,导致“劣币逐良币”现象出现。
1、制造强国项目
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2013年重大战略咨询项目“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启动。项目下设“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研究”、“制造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研究”3个综合课题组,机械、运载、能源、冶金化工、信息电子、轻工纺织、仪器和制造服务业8个领域课题组和总体组,共计140余人,其中院士30人。
项目研究工作将重视以下四点:第一,要注重战略性、前瞻性和工程性;第二,要注重科学方法,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开展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充分讨论,并结合科学分析;第三,要加强对咨询队伍的建设,构筑“强核心、大协作、开放式”的咨询队伍体系;第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常态化战略研究机制,加强对制造业各类数据的统计,结合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建设,建立制造业数据库,并针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开展长期、持续性的研究。
2、工业强基项目
2014年1月,工信部委托工程院开展“工业强基战略研究”。我国工业“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质量技术基础)发展滞后、关键产品(技术)长期依赖国外,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2013年,工业信息化部在财政部支持下,正式启动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支持了15个方向的24个示范项目,为强化工业基础开了一个好头。
为了尽快扭转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有必要重新认识加强工业基础的重要性,制定发展战略,进行政策设计,制定行动计划,并将加强工业基础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对企业有引导作用,为政府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涉及5个专项课题组、13个领域课题组。其中,“课题13:仪器仪表制造业强基战略研究”由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担任组长。
文章来源:http://www.chnmc.com/news/hynews/2014-07-22/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