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DP总量来看,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与中国模式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奇迹。近日经济新闻讨论的话题是:中国经济实力何时超过美国?然而,没有人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的咨询公司何时能超越日本的电通公司,何时能出现一个全球第二的咨询公司?
美国经济的背后是动辄数十亿美元营业额的4A广告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科特勒营销集团,日本经济的背后同样有一个品牌营销的推手——电通公司,而中国咨询业却是一盘散沙,没有诞生一个与中国经济地位相符的本土咨询公司。咨询公司天天帮助实业做大做强,而自己却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手工作坊时代”,这不能不说是整个中国咨询业的悲哀。
高铁模式的启示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时乘坐了一次新干线,亲身体验了高速列车的感觉。他深有感触地对身边的人说:“这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32年过去了,日本的新干线的最新时速是320公里,而中国研发的高铁已经跑出486公里的最高时速,高铁总里程也很快超过了欧洲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高铁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中国模式背后的基本思路——引进技术、联合设计、打造中国品牌。中国高铁利用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通过数轮谈判让世界四大公司转让部分高铁技术,而后组织10万多名科研人员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整合、创新,最终形成了超越西方水准的新技术和新标准。我们是如何实现快速超越的呢?我们的逻辑应该是:既向对手学习,也不放弃自己的优势,在整个过程中创造针对我们竞争对手的局部非对称优势,并通过这种不对称优势逐步扩大战果,最终赶超西方。
从无到有的中国咨询业却没这么幸运——从一度落后到今天的行业混乱,主要表现为:1.咨询价格混乱。企业家向同一个公司询价,会得到两种以上的报价。2.管理手段落后。80%的咨询公司都是一个强将带领几十个兵,吃了东家吃西家,也不顾及不良影响,反正中国够大、发展不平衡、信息不对称。3.推广方式单一。自从叶茂中通过打广告成功推销自己以后,几乎所有咨询公司的广告都是“人物头像加案例见证”。
咨询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中国咨询业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实现产业化,而产业化的基本前提是模式化。咨询业的商业模式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完成创新。
产品价值链创新
咨询业可以产品标准化吗?这是一个在行业中引起广泛争议的话题。多数人的意见是,咨询产品是以个性化创意为表现主题,当然不可以标准化,因为产品的标准化困死了个性的创意。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多数人错误地理解了咨询产品标准化的真实含义,我认为咨询产品标准化有四个要件:
一是定价标准化。让客户有一个心理价位参照,可以降低咨询前的沟通成本。愿望星咨询机构打出了“59.8万元,品牌策划方案带回家”的口号,响应者众多。愿望星的这一举动,相当于在咨询业“统一度量衡”。
二是咨询流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意义在于,用“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保障咨询质量。愿望星的流程化再造试验非常成功,目前已经建立了北京、广州、上海三大策划基地,每个基地办公面积都在1500平方米以上。敞开式的“工厂化”管理,消灭了过去咨询业用专家的创意打乱策划流程的现象。
三是咨询内容标准化。中国企业发展到现在,都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市场拼杀“剩存”下来的,所谓“剩者为王”。针对同样的中国市场环境,企业往往表现出诸多相同的问题。比如,愿望星所服务的企业的疑难大都为如何提升品牌,如何创新渠道,如何创新营销模式等。我们把咨询的内容归纳整理,制成标准,实现了咨询内容的标准化,打破了咨询业“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成”,“什么都揽,什么都揽不了”的陋习,从而保证了咨询效果。
四是产品细分化。把策划与执行分开是咨询产业化的必然趋势。企业家在购买咨询产品时会有两种说法:一是“只要方案,我不缺执行团队”。二是“你们的方案能落地执行吗?我没有这样的执行团队”。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需求,愿望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设计出“云端预算”(策划)和“云端执行”(执行)两款产品,既方便企业家分开购买,也可合二为一。
营销的本质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与创造价值,遗憾的是多数咨询公司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商业推广体系创新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咨询业依然停留在广告阶段,用大量的钱“砸”出一个业绩,这大都是“王婆卖瓜”。这种方法对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而言是可行的,但却把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最渴望咨询,但这种英雄崇拜般的推广广告令它们疑虑重重。它们的疑问是:像我们这么小的企业你们能做策划吗?我们的行业你们熟悉吗?做了策划死得快,不做策划慢慢死,我们该不该做策划?诸多顾虑困扰它们,没有一个满意的答复,它们下不了决心。面对中小企业这种“无休止”的提问,多数咨询公司未能打消它们的顾虑,最终导致咨询合作谈不成,咨询公司没活干。
与一般的咨询公司不同,得益于独特的营销推广体系,愿望星有做不完的项目。行业的现状是,培训师不会策划,策划师不会演讲。而愿望星借鉴了培训公司的理念和运作模式,让策划师走上讲台,亲自为学员讲解成功案例。2010年,愿望星在全国各地举办了数十场大型商业论坛,为企业家与策划师的现场交流提供了平台,保证了中小型企业与策划师的有效沟通,从而使咨询合作有效达成。
愿望星去年一年成立了遍布各省会城市的26家分公司,以培训产品为主要服务内容,而策划基地以完成咨询产品为主要工作。把销售与生产分开,愿望星实现了迅速崛起、快速扩张。愿望星的客户满意度极高,因此出现了很多“回头客”:江苏无锡天鹏集团先后和愿望星合作了3个云端预算项目,山东金泉粮油也先后和愿望星合作了两个云端预算项目。同时,上市公司深圳稳健集团、河南雏鹰集团也在和愿望星的全力合作下取得了重大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不应该仅是营销战术的创新,还应提升到价值创新的高度。2011年,愿望星开始了一场创新实践:通过咨询策划和协助企业组建人才团队,以技术入股参与到实业中,把咨询业和实业捆绑成真正的“一家人”。愿望星的目标是,未来5年内帮助参股的30家成长型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打造咨询公司新的赢利模式。
管理模式创新
目前,制约咨询业发展的“三座大山”是:中介机构20%以上的提成,专家高薪高奖拿走了咨询公司30%以上的利润,外购资料及协作单位分成砍掉了营业额的30%。再加上管理费用,咨询行业赢利能力差是中国咨询业无法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这还不包括竞争性报价给咨询业的伤害——业内公司的相互诋毁是个不争的事实。
愿望星用自身的管理实践全面推翻了咨询业现行的商业逻辑。在践行全新的商业逻辑之前,愿望星投入大量精力重塑了四项基本管理理念:1.开设自营分公司,取消中介;2.用流程消灭专家,提倡平民精神;3.减少外购,利用全国自营分公司800名员工构建详尽的资料数据库;4.只说自己好,不说别人坏。
在这种全新理念的支持下,愿望星设计了一套“中西合璧” 的咨询管理模式,即“美国联邦分税制+中国红军文化”:管理总部运用制度分好钱、用好人,再用当年红军的组织纪律性与团队精神重塑企业文化。因此,愿望星员工的流失率很低,即便流失,我们也不紧张。一名员工之所以优秀,除自身能力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组织平台优秀。愿望星的每一个人才都是咨询产业价值链中某一链条的一部分,离开了这根链条,他往往会失去星光,失去光芒。
这就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流的文化,一流的组织,才会有一流的管理。试问,没有一流的管理,中国咨询业怎么会赶上中国高铁的速度呢?
(华红兵:广州愿望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章来源:《销售与市场》杂志管理版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