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业
美国经济的背后是麦肯锡咨询公司、科特勒营销集团,日本经济的背后同样有一个品牌营销的推手——电通公司,而中国咨询业却是一盘散沙,没有诞生一个与中国经济地位相符的本土咨询公司。咨询公司天天帮助实业做大做强,而自己却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手工作坊时代”,这不能不说是整个中国咨询业的悲哀。
如果我们的物流咨询业不再变革,不再以破茧而出的坚韧和执着走好每一步,那么未来不是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而是遭到了客户的集体抛弃!
中国物流咨询业
无到有的中国咨询业却没这么幸运——从一度落后到今天的行业混乱,主要表现为:1.咨询价格混乱。企业家向同一个公司询价,会得到两种以上的报价。2.管理手段落后。80%的咨询公司都是一个强将带领几十个兵,吃了东家吃西家,也不顾及不良影响,反正中国够大、发展不平衡、信息不对称。3.推广方式单一。自从叶茂中通过打广告成功推销自己以后,几乎所有咨询公司的广告都是“人物头像加案例见证”。
(1)管理咨询为主兼顾物流的咨询业务萌芽阶段
80年代物流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咨询业也在那时刚刚在中国开始起步。80年代咨询业首先起源 于政府创办咨询企业,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等领域。所以可以说,80年代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咨询。
90年代以后,随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竞争日趋激烈,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大批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管理咨询业开始起步,开始从信息咨询逐步转向管理咨询。国外管理咨询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方面咨询,开始在管理咨询中进行物流业务方面的管理咨询活动,如埃森哲为和光进行了一系列的咨询中就有物流咨询。国内的管理咨询公司也在咨询过程中开始重视物流管理的咨询。
(2)物流管理咨询业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围绕物流管理在企业营运中所起到的作用受到关注。因此,物流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行业,企业和政府纷纷意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管理咨询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物流领域对咨询业务需求显现,各种政府物流规划、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规划、物流业务规划、物流仓储设备等各种需求都很大。因此催生了国内的专业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产生,其中不乏比较优秀的管理咨询公司,如欧麟、扬子江。同时,一大批管理软件公司和设备公司(如招商迪辰等)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也给客户提供物流业务流程的咨询服务。但是客观地说,从软件或者设备公司转变的管理咨询公司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难以给客户提供一个科学的咨询方案。
(3)物流管理咨询业专业化和综合性统一阶段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地的优秀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如扬子江、欧麟、睿文等等,通过认真学习国外出色咨询企业的咨询经验与程序,并结合自己企业的专业优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咨询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已度过艰难的创业时期,在咨询实践中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由于各大物流项目的主要投资方均为政府主导,所以导致中国的物流咨询业停留在做文章的层面,对于项目的后期运营及方案效果的实施乏陈可谓,主要的目的是迎合政府决策者的政绩要求,而没有在市场中下纵深的深耕。
中国物流咨询企业巡礼
招商迪辰虽然做物流软件系统,但真正是现代物流业的播火者,中国物流领域战略咨询的鼻祖,师承麦肯锡咨询方法,这在国内的物流咨询公里是独一无二的。招商迪辰系出大家名门,董事长范棣是厉以宁的关门弟子,曾任职波士顿咨询金牌咨询顾问、有中国物流业的李鸿章之称,创立了中国物流学会任第一届副会长,深圳市供应链管理协会等。不了解招商迪辰江湖地位的莫说懂得这个行业了。但生不逢时走得太快,最后一下因为央企的背景在纽约证交所上市遇到波折.....
后劲乏力的物流咨询业
创新源、中冶嘉恒、戴德梁行、亿博、cdi........ 现在比较活跃的物流咨询公司都是06、07年之后成立的,像亿博、法布劳格,还有深圳bps(香港物流科技),中物策…....整个物流咨询业搭乘上了国家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各地如火如荼的物流基础建设使得这些咨询企业有了广阔的市场。
深圳的万千,cdi、bps、安必行、创新源,以务实和市场化研究能力为特色,算是物流咨询业的大本营。
欧麟、安必行、扬子江在设备制造业的进展使得业务呈现繁荣,但同时南京音飞、上海精星、鼎虎货架等制造业以其量身订做的的咨询服务使得此领域趋向于制造商的售前服务,在仓储规划领域受到各地建筑设计院对于市场的蚕食和抢夺, 虽然悠久但逃不过传统物流的影子,在对于新兴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税务避税的领域乏陈可善。
欧麟的强项是卖设备然后做咨询的,只做仓库的规划,扬子江就是现在的储学俭的司顿,是储运领域的专家,虽然悠久但满载着传统物流的影子。
北大纵横在给秦楚新干线的物流战略咨询中,明显对于物流联盟与加盟缺乏深厚的认识,从而使秦楚举步维艰,连续撤换项目负责人。
物流咨询业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由于宏观调控已波及到物流地产领域,对于物流咨询业的转型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空间。踏踏实实的从调研介入、对于实施环节作出流程设计、并对于方案实施后果负责,成为未来企业选择的首要因素。
造成咨询业现状的原因
一、门槛太低,使得鱼龙混杂,没有项目运营经验,草班仓促搭台。
二、“轻松管理”,“管理秘籍”;“宋江学管理”,“西点军校学管理”,老婆教我怎么管理.....什么是管理,停留在嘴上!
三、夸大形象、夸大业绩,无中生有,虚拟团队,在外在形象上不能深究。
四、对行业缺少钻研,缺乏案例,深度和细节严重欠缺。
眼下咨询公司最重要的是具备解决难题的能力,契合企业的需求,遵循咨询工作的本质,凭借专业的智力资源,找出根本的问题所在,帮助企业解决最棘手的问题,为企业带来实际价值,
总结对咨询业的理解:咨询公司不应当是医院,而是种子公司!咨询所体现的首先在于思想,然后才是工具,从西方传入的管理咨询重工具性轻思想性,是其症结所在。
1、种子是基因的载体,解决方案承载着商业的基因,甄选并购买优良的种子是业主的素质和能力的体现。
2、优良的种子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和土壤才能产出最好的结果,通过对环境条件的研究从而提供适宜并且优良的种子即是解决方案。
3、咨询也是一门生意,方案就是产品。咨询方案是否能够通过产品化和批量化来摊薄成本实现收益最大化?为客户定制培育的种子代价太高,即便目标成效巨大,客户在前期也不愿投入。这其实是咨询的死结,方案本质上是针对个性化的创新,也即无法批量,没有规模效益的生意必然代价高昂;更有客户不兑付咨询应有的价值,盲目比价压价甚至挖空心思套方案,真正的咨询家生路已绝,中国咨询业彻底无效化、庸俗化、边缘化。当然,廉价的东西其实是最贵的,“昂贵”如果没有体现在价值的创造那就在于对价值的毁灭。
4、突破以上症结可行的路径是介入对方案的实操,参与项目运作,通过对方案最终收益的分享来验证和实现咨询方案的市场价值。这一步的障碍不在敢于对方案负责的咨询公司,而在于业主开放和价值分享、诚信共赢的心态。归根结蒂,选择种子、践行方案根本系于业主,选不对咨询公司、落实不到环境条件、不能合作分享共赢,项目的失败业主应负直接的、最终的责任。
5、其他问题比如顾问培养、人才流失、客户认知、名实之份毋庸多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商业之渊提供了咨询业的鱼游之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文章来源:陕西朝阳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