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西专家顾问网! 今天是
没有账号?
注册 |
登录 |
咨询热线:0771-5865068
微信
gecc微信公众号
新闻资讯
热点聚焦
行业资讯
县域经济
GECC新闻
热点聚焦

乡村振兴,建始怎么搞?详情在此!

来源:GECC 更新日期:2018-08-08 分享到:


总体目标

  

近期目标。到2020年,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乡村经济实现多元化突破格局,按照“151 "思路,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初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中期目标。到2035年,全县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富美乡村基本实现。


远期目标。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主要措施



  (一)围绕聚力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精准落实扶贫政策。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州脱贫攻坚举措,巩固完善“ 1 + 13 + 1 +3 "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强化统筹财政资金实施精准扶贫成效,扎实做好“五个一批"及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就业扶贫和电商扶贫等工作,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充分借助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积极做好帮扶需求与社会资源的精准对接,加大杭州市滨江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华中农业大学定点帮扶、省616对口帮扶、咸宁市对口支援和中南民族大学对接力度,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推动帮扶项目落地落实。


精心改善基础设施。坚守国家脱贫标准底线,补齐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农村供水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按照“确保农村生活用电稳定、有生产用电需求的地方不卡口”的要求,加大农村电网改造、输变电工程建设力度,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加快农村“四好"公路建设,新修农村公路及产业路1000 公里以上,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200公里,完善内联外畅的循环交通网络。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利用行政村光纤全覆盖的良好基础,进一步提高农村宽带入户率,加强移动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4G网络全覆盖。

  

精细优化公共服务。对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事项实行网格化管理,整合行政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打造“一次办好" 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完善教育资助体系,推动优质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强化“四化"乡镇卫生院、“五化" 村卫生室建设,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及乡村医生培养力度,发展惠及农村的远程会诊系统,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可持续筹资机制,推进定点医疗机构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有效衔接,方便群众异地就医结算。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及困境儿童、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精度拓展增收渠道。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广泛的利益联结机制,建强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引导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引导招商企业向特色产业基地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布局,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让农民广泛参与获得更多增值收益。大力实施建始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工程,加大农超、农商对接力度,推广农产品“云销"模式,充分利用杭州滨江区、咸宁市、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长江航务管理局等对口支援帮扶优势,积极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挖掘乡村振兴潜力


建强特色基地。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实施农作物轮作、季节轮作和土地休耕,推广种养结合、农牧配套、林下经济等农牧共赢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统筹资金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土壤酸化治理,提升土壤地力;推广适宜山区特点的新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20年,全县土壤酸化治理面私达到3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7万亩、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综合水平达到 40%左右。依托富硒生态资源优势,围绕“四大产业集群"建设,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布局,扎实推进武陵山特色园艺作物良种繁育中心建设,私极引导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强魔芋、干鲜果、畜禽、茶叶特色产业链,私极发展烟叶、蔬菜、马铃薯等特色优势农产品 充分借助“华中药库"优势,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到2020年,全县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00万亩(农村居民人均特色产业面私达到2亩)、畜牧业总产值突破25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


加强产业融合。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进农、工、旅、商融合发展。推进县扶贫产业园、乡镇小微产业园或返乡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以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积极推进富硒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大系列产品开发力度,着力培植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大力实施全域旅游“345工程",积极培育农旅体验游、工旅创意游模式,加快推进野三峡、石门河联合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加大五界谷、黄四姐文化园等核心景区和花坪“葡萄小镇" 等特色小镇开发力度,强力推进青里坝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一批乡村客栈、家庭农场,打造一批乡村剧场、精品线路,创新发展民宿旅游。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按照“一中心两网络三体系"总体布局,培育区域农村电商龙头,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农村快递物流全覆盖,全面建成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县。到2020年,创建国家AAAAA 级景区1个、国家AAAA级景区2个,建成特色小镇5个、乡村旅游点20个、特色民宿5000户,建成县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1个、电商小镇1个以上、电商特色村10个以上、电商特色基地30个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5亿元。


做强特色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加强农产口口口“ 三品一标"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打造一批“叫得响"的 “金建始"品牌,“卖得火"的“金建始"产品,塑造绿色、有机、 硒公用品牌形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建始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到2020年,全县引进或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件以上,新培育国家地理保护标志2件以上。



(三)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乡村振兴支撑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力推进 “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和城乡垃圾一体化治理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联户或分户无害化处理工作;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加大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力度,探索交通主干线厕所商业运营模式,加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民宿等厕所提档升级力度,城乡新建商住小区、文化广场必须建设标准化公共厕所,因特殊情况不能建设的地方必须设置流动厕所;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和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十乱"综合治理和农村卫生整治、“庭院美化绿化"行动,让“脏乱差"变“绿富美",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


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把优化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科学利用生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大力实施富美乡村建设工程,推行“山长制",落实精准灭荒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河草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库)长制",开展常态化“巡河",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成“河(库)畅、水清、岸绿、村美"的动态平衡、良性循环乡村水生态系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三区"划定要求,加强畜禽养殖业准入管理,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进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宜林荒山全绿化、水生态系统绿色化、源头管理科学化。


持续建设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强化生态文明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私极推动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积极探索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大执法力度,以“零容忍" 的态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实现监管执法全覆盖,巩固提升环保督查整改成效;积极探索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8%,国家级、省级、州级生态乡镇分别达到3个、8个、10个,省级、州级生态村分别达到全县建制村的15%、50%。




(四)围绕建设文明乡风,丰富乡村振兴内涵


打造样板节点。坚持试点先行,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构建乡村振兴“151 "样板格局。以花坪“葡萄小镇"、小西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主战场,打造花坪镇乡村振兴战略试点乡镇;以县城一当阳坝一西漂湾、长梁一茅田一龙坪209国道、业州 三里一红岩寺业红公路、红岩寺一花坪一景阳一官店红景旅游公路、红岩寺一高坪一青里坝一渣树坪沿线为主干线,打造5 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廊道;打造业州牛角水、长梁后三溪、茅田雪岩顶、龙坪店子坪、高坪青里坝、三里窑场、红岩寺桃园、花坪易家荒、景阳大树垭和官店照京坪10个乡村振兴样板村寨。


突出乡风文明重点。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建始县委、建始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建发〔2017〕6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和美建始" 为主题,以狠刹“六风"为重点,将村规民约落到实处,着力破除歪风陋习,大力弘扬向上、向善、向美的良好风尚。将“六城" 同创向乡镇、村社延伸,积极建设文明城市,打造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将店子坪村打造为全州“一统三治"基层治理样板点,集中力量打造209国道民族团结进步精品线,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果。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建始好人等宣传活动,培育学习先进、崇尚模范、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到2020年,全县成功建设成省级文明城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单位的比率分别达到60%、80%、90%,各级文明家庭达到1.5万户以上,每个行政村(社区)力争有1户县级及以上文明家庭。


培育乡村文化亮点。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节庆、民间曲艺、农耕习俗、中医中药等民俗文化资源,加快发掘乡村竹编、手工布鞋、土家织锦、传统美食制作等特色手艺,推进传统手艺与民族文化创意融合。繁荣新时代乡村文化,运用现代化技术挖掘、保护、推介、传承“建始直立人"“黄四姐"“丝弦锣鼓" “当代愚公"“百年义渡"等本土文化,讲好本土故事。大力实施“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探索建立乡村文化乐园、农村学校少年宫,以特色产业为载体,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广泛开展文娱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五)围绕完善治理体系,汇集乡村振兴合力


着力实施“三乡工程"。推动“市民下乡",引导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职业技能、追求田园生活情趣的城镇居民下乡,到农村租赁空闲农房资源、土地资源等,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养老康老、民宿经济、创意农业,促进农村资源与城市消费、农民增收与市民体验相融合;推动“能人回乡",让热爱家乡、有经济实力的乡村能人、社会名人、成功人士、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兴业,反哺家乡建设,建设美丽家乡;推动“企业兴乡",整合城乡要素资源,吸引经济实力雄厚、致力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兴办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规模高效特色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着力建强基层组织。深化“整县推进"支部建设,优化村级组织设置,选优配强乡镇党政、村支“两委"领导班子,持续开展“双强"书记培育,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建统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坚持完善“支部主题党日"制度,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组织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和服务群众工作,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强化基层保障,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稳步提升村干部待遇。


着力建设和美乡村。推进综合治理,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及时收集和协调农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切实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推进依法治理,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权威,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精准普法,持续加大农村精准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制素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乡村能人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行“雪亮工程",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




保障体系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办,县委农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形成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完善“三农"综合考评制度,各乡镇每年要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展情况。建立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


强化政策保障。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期满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建立与全省联网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应用平台,研究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具体办法,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民土地承包权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权“三权分置"运行格局,扎实做好土地确权后续工作,稳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完善农村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经营权抵押担保机制和将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为村级集体持有或参与经营分红机制,建立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管理制度,出台支持乡村振兴的土地利用政策,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让“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等。


强化人才保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职业农民培训、职称评定等政策体系,以生产经营型农民和专业技能型农民为重点,培育新型农业带头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技能服务人才等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壮大乡村专业化人才队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乡村人才。统筹实施乡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各类人才专题培训,提高乡村人才专业水平。抢抓杭州市滨江区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开展劳务输出,扩大“三农" 人才外出学习培训规模;实施科技特派员选派计划,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服务。优化“双创"环境,建设一批集科研、孵化、服务为一体的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基地、人才超市、梦想小镇、“星创天地"等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研究制定更加开放、积极、有效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


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涉农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力度;强化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确保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有较大增幅;落实各项农业支持保护和惠农财政补贴政策,健全农业农村财政支出优先保障和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积极申报项目,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梳理包装项目,列出争取项目清单,形成“谋划一批、推进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力争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额度年增长20%以上。撬动金融资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实现农村信用贷款投入逐年增加。吸纳社会资本,探索将财政支农资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滚动、有偿使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农业,兴产业、办基地、促加工,推动乡村振兴。2018一2020年,每年统筹一定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1亿元以上实施乡村振兴,每年打造2 个乡村振兴试验区。


强化舆论保障。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平台等宣传媒体,加大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凝聚全县乡村振兴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