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孙志平、董振国、潘强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广西北海市以钉钉子精神促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经济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GDP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5.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4.5%。可喜的是,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11.6%。北海市已连续5年保持经济优质增长,这被专家称为“北海现象”。
转变发展方式 做强“实体经济”
“历史教训让北海认识到,只有做强‘实体经济’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北海市委书记王小东说。经过不断发展,北海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临港新材料产业、石化产业三大支柱产业,三大产业总产值超过千亿元。
王小东说,作为后发展地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降低能耗,可以说是面临双重压力,所以在产业选择上必须科学决策。从项目引进上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倾斜。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在大幅增长的同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6%。
近年来,北海通过做强园区和实体经济,产业格局从原来的第一、三产业为主,转变为二、三产业为主,园区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在北海诚德镍业有限公司,热连轧生产线上一段段火红的合金钢锻正在下线,公司总经理何潮说:“在上半年钢铁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仍然盈利。主要是企业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体系。”
用电量是衡量经济发展的硬指标,北海市上半年全市用电总量11.2亿度,增长19.5%,增幅连续多年排在广西前列。到去年底,北海工业总产值达到五年前的13倍,多项增速指标均排在广西第一。
提升政府效能 当好企业“保姆”
“企业只管生产,与政府部门有关的事情,由园区管委会全权负责。”北海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京燕说,园区推行的是“保姆式”服务,企业可以全身心抓发展。
台风“威马逊”重创北海后,北海市工业园区的一些企业停水停电停产。“管委会很快主动上门,帮公司发电、运水。”冠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詹益熙说。由于“台风”使部分银行业务关闭,企业无法提取现金购油发电。管委会马上准备了20万元作为押金,以解企业燃眉之急。
北海市政府主动转变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401项。从企业登记、落户、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提供周到的服务,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项目,实行“四定”——定人员、定职责、定时间、定进度,积极解决制约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一些原先在珠三角的企业,纷纷搬到我们这里,很重要的原因是珠三角招工难。我们这里解决得比较好。”陈京燕说,管委会每年要为企业招工1万人次以上,培训职工1500人。德昌电机有限公司每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其中,85%的劳动力由北海市出口加工区牵线提供。
科学发展保持不竭动力
“朗科、冠捷、建兴光电等企业已经逐步将总部从沿海迁到北海。”北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曾琳介绍说,“一些在东南亚投资的企业也准备向北海转移。”
记者在当地采访的一些台资企业表示,过去到东南亚投资主要考虑当地劳动力成本比大陆低。目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还是选择离东盟比较近的大陆地区投资。台商詹益熙说:“北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今年上半年,北海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6.89亿元。王小东说,北海能够强势发展,这得益于连续几年大力推进项目,夯实产业支撑,有效摆脱了过去“高潮过后即被打回原形”的宿命。
“竞走的特点是既要走得快,又要姿态优美。”王小东说,发展中的北海如同一位竞走运动员,要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下一步,北海市既要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又要努力扩大开放合作,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完)
文章来源: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4-07/31/c_1111877864.htm
摘编: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