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发展特色小镇,既是浙江深化新型城市化建设发展至今的时代必然,又是浙江努力打造信息经济发展先行区的关键落子,也是浙江积极顺应新科技与新产业革命大潮的腾飞支点,同时是浙江持续激活民间巨大发展活力的关键一招,可谓是集时代性、创造性、前瞻性于一身的重大战略布局与举措。
因而,如何从一般规律的层面概括提炼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路径,既高度凝炼各个特色小镇的共同特性、又充分尊重不同特色小镇的独特个性,使之形成具有相对普遍指导意义的建设发展模式,从而把浙江省特色小镇真正打造成为新常态下支撑浙江经济新发展、新飞跃的一个个“小巨人”,正是当下重中之重的战略命题之一。
从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建设发展路径来说,我研究提出浙江建设特色小镇应当探索走出一条“特色化牵引、市场化主导、项目化运作、产业化支撑、互联网点火、法治化护航”的“六化”发展路径。
一、无特色,不小镇
在我研究看来,没有比抓住“特色”这个核心任务更为首要与重要的工作着力点了。也就是说,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特色就是其一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因而培育建设发展特色小镇必须以特色为本,牵引与驱动其全部的流程环节与目标愿景。
先来看看特色何以至关重要。
小镇千千万,不差你一个;何以笙箫默,世上独一我。没有特色的小镇,只会淹没在众多的小镇之中,无人涉足。没有个性的小镇,只会沉寂在逝水的年华之中,无人问津。因此,无论是从小镇的外向吸引力与竞争力来说,还是从小镇的内在成长性与持续性来说,小镇特色就是其生命力所在。
即使是从个人消费心理来看,对异国情调、域外风情的向往亦可谓自古有之,而现代人追求特色差异、强调个性消费绝对是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又进一步从正面充分说明特色乃市场竞争之王的道理。
再来看看特色何以发现捕捉。
对于小镇去发现特色、去找准特色、去捕捉牢特色,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庸俗化倾向,一是神秘化倾向。
所谓庸俗化,就是为特色而不惜舍本求末、舍近求远、崇洋迷外、生搬硬套,结果往往可能弄成个“四不像”,除了贻笑于世人外,更为祸害的是可能还劳民伤财、自毁特色,造成难以逆转的损害。这样的活生生例子是有的,当力避重蹈覆辙。
所谓神秘化,就是特色之至关重要的正反两方面道理都揭示出来后,有人还是会疑问,可我这里没什么特色啊?我这儿上哪里去找什么劳什子的特色哟?这就犯了一个神秘主义的小错误,就是把特色又太上升到“玄之又玄”的地步了!所谓“道不远人”,特色也是很接地气的。
事实上,特色就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在平常田间地头里,不是在这里、就是在那里,特色就是只要你自己独有的或者差别化的,那就可以不断培育成其为特色。
又来看看特色何以发展壮大。
发现捕捉特色后,发展壮大特色就是工作的全部。对此,我研究概括了培育发展壮大特色的三句话二十四个字,“一、立足乡土、挖掘历史。二、发挥想象、讲好故事。三、弄潮时代、前瞻未来”。
简言之,立足乡土、挖掘历史,主要是指立足小镇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充分用好用足自己的各方面历史资源,这是小镇特色最原汁原味,也最特立独行的“卖点”。
发挥想象、讲好故事,主要是指在准确定位并挖掘小镇自己的各种资源后,关键的是要能够发挥想象力,特别是开动互联网思维方式,讲好小镇故事多。
弄潮时代、前瞻未来,主要是指小镇之特色挖掘与光大,仅仅停留在历史与现实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至少那是一种缺乏长远目光的表现。因此,虽不能说是要特色永流传,但把特色的培育发展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密切结合,这样的特色小镇起码是可以经得住一段时间考验的。
二、市场化主导
特色小镇的特色这一核心元素有了明晰的定位后,就是特色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了。这个时候,就要牢固树立起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发展理念,在更好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规范秩序等职能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有三项具体工作尤为关键。
一项是进一步加大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的力度与进度,建立完善以市场价格为信号引导资源要素流动及配置的科学机制,以市场的透明公正、规范严格且专业高效的价格竞争手段实现特色小镇投资建设各项目的优胜劣汰,减少乃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无序竞争造成的浪费。
另一项是要全面而细致地确立起市场效益的标准,用以衡量与检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可行性与成长性。市场价格的引导机制当然是保障资源有效高效配置的重要方面,但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主动确立并设立市场效益的指标体系,也是确保建设质量与效益的关键一环。
再一项就是要系统而深入地展开市场调研,以市场调研为手段,以市场调研的真实情况及数据为依据,才能可靠衡量相关动态的、比较的与长期的效益。
三、项目运作是核心细胞
特色化怎么落地?市场化主导什么?说到底,全在于项目及其运作。特色小镇之特色的培育发展必须具体化到一个一个的项目中去体现与实现,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发展必须以市场化为主导的这个市场也必须具体在一个一个项目的运作中才能去发挥其优化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言以蔽之,项目就是支撑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一个一个核心细胞。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项目才有得项目可运作。这就很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招商引资。不错,招商引资不仅在区域产业、贸易等直接的经济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区域民生、文化乃至美誉度、知名度等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贡献。
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进程中当然要努力借鉴招商引资中的各种成熟且有益的经验与理念,比如内引与外引相结合,质量与效益相一致,经济与生态相并重等等。
应该说,项目化运作是一个环节流程多的工作,包括项目确立、项目论证、项目落地、项目实施、项目跟踪、项目评估、项目推广等。这些表明,项目化运作是一个外延远远大于招商引资的工作范畴,必须具有“一条龙”式的展开工作及相应服务的指导精神与实际操作。
就项目运作的实际成效来说,我研究概括这样四条通俗易懂的标准,选得准、立得住、长得大、撒得开。
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项目化运作,就得做到项目选准,从而扣好项目化运作的“第一粒扣子”;项目扎根,这一步相当于常说的本土化或者当地化经营;项目成长性优,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项目带动性强,能够辐射当地经济、引领示范同业发展。
四、产业化支撑
如果说把项目比喻成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布局中的一个个点,那么,产业则是这个总体布局中的一根根线。串点成线、点线结合,才能最终构成为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全部的面。
如何构建强大而可持续的支撑特色小镇发展的产业体系呢?
我这里只强调一点,那就是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发展思维。当下互联网思维讲得很强调、很突出、很充分,这当然很正确。
但同时也得返璞归真,讲讲产业链思维。特色小镇的产业培育发展中要极大开阔思路,提升把产业做成完整链条的意识与智慧。
围绕小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区位优势,把看似纯工业、纯制造业的产业,通过纵横联系,或建新链条、或做强链条、或补足链条、或拉长链条、或延伸链条,从而把产业链的触角延伸到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文化等各个行业,提高特色小镇的产业集聚、配套、融合发展综合实力。
五、互联网点火
我曾经一直在说,“互联网就是点燃全球新经济这把熊熊大火的那根火柴。”当然,互联网早已不只是一根火柴,自走出“互联网冬天”以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自己壮大成为万丈烈焰,发展成就出一片巨大的经济新蓝海。
又仿佛是螺旋式的终点回到起点,当下的“互联网+”恰恰又重新扮演起点燃其他各经济、各产业领域红红火火烧出新旺火的那根火柴。“互联网+”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互联网+”是万万不能的。
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实际中,“互联网+”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或者高技术形态,还应当作为一种理念认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媒介介入手段跨界,有机融入契合到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去。
“梦想小镇”类型的可以应用“互联网+”更好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移动互联网等新业态领域的创新创业。
“基金小镇”类型的可以应用“互联网+”更好发展互联网金融与市场化投融资改革。
“汽车小镇”类型的可以应用“互联网+”更好发展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旅游风情小镇”类型的可以应用“互联网+”更好打造旅游品牌以及开创便捷式一条龙旅游服务。
“文化创意小镇”类型的可以应用“互联网+”更好提升文化创意的共享共赢水平以及软实力与正能量的传播及作用效果。
六、法治化保障
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从核心与目标来说,就是要不断推进全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这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因而,我在此仅集中而简明地提出一个研究结论,必须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体而实在地贯穿于打造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可以说,我们每一天、每一项工作就是在为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做贡献。无论是落实上级要求,还是推动工作部署,比如说“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的狠抓落实,以及制定出台政策意见、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合理化建议、改进工作思路措施、改良工作方式方法等,这些都是建立健全治理体系的具体工作,都是在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作出很积极而且很有益的贡献。
由此可见,依法治理特色小镇,强化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法治化、制度化保障与推动,着力点就在推进特色小镇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把这样一个宏大战略目标具体化到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各项实际工作中,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动力、活力、生命力、可持续力更加强大。
文章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作者单位:浙江省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