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定位新使命新机遇构筑广西开放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0月30日)
彭 清 华
同志们:
这次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是在国家批准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修订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准备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及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赋予我区的新定位新使命,全面部署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动员全区上下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努力奋斗。等一会,陈武主席将着重就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是加快实现我区“两个建成”目标的重要保证
“双核驱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新形势新使命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深入落实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优化“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这两大核心增长极,使之成为支撑引领全区加快发展的战略引擎,辐射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奋力开创“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开放发展新局面。
实施“双核驱动”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特征、新变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新常态不仅表现为速度换挡、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而且包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丰富内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有新思路新作为,必须寻找新途径新动力,更多地眼睛向内,下功夫挖掘自身潜能、强化内生动力,培育打造更多的区域增长极和新的增长点。从我区自然和经济地理来看,“双核”区位优越、发展领先、潜力巨大,又有国家战略重点支持,2013年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2.9%。目前,南宁的现代服务业、柳州的汽车制造业、梧州的生物制药产业、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电子信息、粮油加工、能源、石化等产业,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双核”区域汇聚了全区最多的人才高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将“双核”培育打造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先导区、示范区,能够为新常态下我区继续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动力,为全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也有利于“双核”之外的区域腾出更大空间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搞好扶贫开发,对盘活全局、促进全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双核驱动”战略充分贯彻和体现了国家赋予广西的新定位新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对新一轮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其中,明确要求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继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之后,国家还将出台“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我区将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所有这些,不仅前所未有地凸显了我区在国家发展总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也使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就是要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进一步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主动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发展的新枢纽新门户,把广西建设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这必将促使我区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入国内国际开放格局,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进一步提升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双核驱动”战略立足“三沿”独特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了我区开放发展的总体布局。沿海沿江沿边,是广西的独特优势和最大潜力。我区拥有大陆海岸线1600公里,占全国的8.9%,居全国第6位;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5634公里,占全国的4.3%;是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拥有18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系列边境开放合作平台,边境贸易规模居全国前列。我们要在全国新一轮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中有更大作为,就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些优势,进一步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涵盖了我区沿海、沿江、沿边所有区域,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三沿”优势、汇聚“双核”能量,形成驱动包括左右江革命老区在内的各个区域协同发展的强大势能,进一步完善“双核驱动、三区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双核驱动”战略,既是对我区“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化和提升,也是对国内外发达地区开放发展经验的吸纳与借鉴,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广西实际,必须切实遵循、有效推进。
二、努力在事关全局的关键性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双核驱动”战略深入实施
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基础在打造“双核”,关键在形成驱动,目的在“三区”统筹,这是一项艰巨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揽全局、科学谋划,紧紧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集中力量攻坚,不断取得突破。
(一)创新建设开放合作核心区。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双核驱动”战略本质上是开放带动战略。必须在扩大开放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把“双核”打造成为我区开放程度最高、带动能力最强的开放合作核心区。怎么样实现这一目标?三句话:明确方向、创新平台、“双核”联动。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无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还是左右江革命老区,只有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开放方向,才能取得最大的发展效应。东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成长性最强的经济体之一。201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已达到4436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东盟也是我区对外开放的首要战略方向,已经连续13年成为我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我区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目前我区与东盟的贸易规模位居全国中西部地区首位。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区与东盟联系最紧密、合作最悠久、成果最丰硕的区域,2013年与东盟贸易额达145亿美元,占全区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1.2%。要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龙头,进一步深化拓展与东盟的开放合作,着力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粤港澳台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是我区最大的投资来源地。自2001年起,广东对我区累计投资到位资金超过1万亿元,占全区吸引内地投资的38.3%;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累计实际利用港澳台资金超过100亿美元,占全区利用外资的60%以上。依托黄金水道,西江经济带在同粤港澳台地区的开放合作中具有天然优势。要以深入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契机,深化拓展与粤港澳台地区的合作,推动西江经济带深度融入粤港澳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全面参与泛珠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做足做实对接东部先进生产力的文章。西南中南地区是我区对外开放的战略腹地和重要依托。要以建设新的战略支点为契机,加快启动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全面对接黔中经济区、滇中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等广大地区,努力在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开放合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平台和机制之上,没有平台机制的持续创新完善,就没有开放合作的长期效益。北部湾经济区要围绕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常办常新机制,做深做实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马“两国双园”、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南宁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等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建立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中心、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等新平台新机制,努力实现从“黄金十年”迈进“钻石十年”。西江经济带建设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广东方面沟通对接,完善跨省协调机构和定期会商机制,进一步打造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合作平台,努力提升流域合作、省际合作、东西部合作水平。左右江革命老区要加快建设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百色—文山跨省(区)经济合作区和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平台,努力提升沿边开放合作水平。
西江经济带上承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下启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即将出台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把我区定位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使“一带一路”在“双核”区域联接联通、交汇交融,对我区开放合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必须统筹好开放联动,发挥“1+1>2”的效应。要认真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向东向南借助粤港澳台和东盟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向北依托西南中南腹地主动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断扩大与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合作,拓展与欧美、日韩、印澳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要加强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推动“双核”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企业互融、市场资源共享、政策优化组合,切实解决要素分散、市场分割、物流不畅、同质化竞争等深层次问题,加快形成陆海边统筹、境内外联动、区域间协同的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二)着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又有同志提出,要想强建机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必须交通先行。目前,交通设施落后,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区域内外互联互通水平不高,加上运营管理、服务效率质量等方面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双核”驱动能力的主要瓶颈。
截至2013年底,“双核”区域内铁路密度为197公里/万平方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密度为636公里/万平方公里,均相当于发达省份的70%左右,目前“双核”区域正处于交通基础设施大投入、大发展的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开展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正是针对这一阶段特征和“双核驱动”需要作出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一手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打通内外梗阻,破除各种障碍,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加快形成通江达海、联内接外、覆盖城乡、水陆空一体化,与“双核驱动”战略相适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构建出省出海出边大通道,打通外梗阻。面向西南中南地区,推动建成连接昆明直至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西向通道,连接贵阳、重庆、成都直至兰州、西安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南北大通道,连接湖南、湖北直至中原地区的中部大通道。面向粤港澳地区,以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着力点,大力推进黄金水道建设,加快建成通往珠三角的高等级水路、快速铁路通道和高速公路网。面向东盟地区,推动修建贯通南宁—河内—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的国际大通道,打造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推进以北部湾港为基地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促进海上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交通网络的有机衔接,把面向西南中南、粤港澳、东盟地区的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贯通起来,形成与周边省份、周边国家融为一体的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网。
加强“双核”互联互通,打通内梗阻。围绕“高速县县通、高铁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的目标,把握国家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持续掀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强枢纽、通梗阻、续断头、补短板,增加路网密度,完善路网结构,提升路网质量,促进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交通枢纽和重要节点城市高效对接,加快建成铁公水和航空相衔接、交通“大动脉”与“毛细血管”相贯通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
(三)努力构建现代产业集群。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根基。“双核”驱动力的大小,取决于产业实力的强弱,尤其是产业集群化的规模和水平。目前,“双核”区域产业层次仍较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高耗能工业比重大,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低,产业雷同、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要针对这些问题,深入挖掘“双核”特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壮大核心主导产业,在做大总量、优化结构、转型升级上见实效。
大力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进一步明确各市功能定位及产业重点,因地制宜布局大的产业项目,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北部湾经济区要突出沿海港口优势,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海洋产业,形成以石化、能源、钢铁、电子、修造船、粮油食品加工、林浆纸、新材料、海洋生物工程等为重点的现代临海产业集群。西江经济带要突出通道和纽带作用,重点加强与珠三角的产业对接,深度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以汽车、内燃机、机械、冶金、化工、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等为重点的沿江产业带。左右江革命老区要发挥资源富集优势,重点建设能源保障基地、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电力、油气、有色金属、生物制药、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加快打造沿边经济带。进一步提升区域间、上下游产业的关联度,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促进“双核”产业协同发展。
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提升“双核驱动”战略的产业支撑力,增强对全区产业发展的辐射力带动力。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方向和要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集中力量扶持食品、汽车、冶金、机械、建材、造纸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优势产业,支持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蔗糖、石化、有色金属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国家生态铝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加大外引内联力度,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和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型专业市场、物流中心、科技服务区、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
(四)进一步做强做大新型特色城镇。城镇是“双核驱动”的基础载体。目前,“双核”区域内只有南宁、柳州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万,其他设区市大多在50万左右,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双核”的集聚、辐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广西的城市与发达省份的城市比规模、比总量、比实力差距较大,但比特色、比生态、比人居环境还是有优势的。比如,桂林早已享誉海内外,柳州也堪称后起之秀。柳州过去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经过多年治理,已成为花园城市,市民也以“工业城市中生态环境最美、生态城市中工业实力最强”而自豪。还比如,我们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河流穿城而过,这在全国其他省区是不多见的。我区一些县城,如阳朔、三江、金秀等,虽然规模不大,但民族特色浓郁、生态环境优良,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越来越高。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些特色优势,遵循城镇建设的一般规律,尊重历史、敬畏自然,走出一条特色多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北部湾城市群,发挥其“牵引机”和“领头羊”的作用。充分发挥南宁首府城市和柳州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建成集聚功能强、辐射面广的现代都市圈,打造“双核驱动”的城市之核,并与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群有机联结,进一步带动桂中城镇群、桂北城镇群、桂东南城镇群协调发展。突出生态、民族、边境等元素,推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城镇化建设,并与生态移民搬迁、农民工就地创业结合起来,加快建设一批旅游文化型、沿边开放型、商贸物流型、移民安置型特色城镇。创新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互动发展机制,实现产业发展与港口建设互动、产业集聚与城镇集群融合、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一体化发展,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
(五)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十分关心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是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广西而言,竭泽而渔、牺牲环境的发展方式,得不偿失,遗害无穷,今天使不得,明天使不得,永远都使不得。我们一定要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在实施“双核驱动”战略过程中,有两个重大的环保任务必须严防死守:一是西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涉及沿江两岸及下游粤港澳地区上亿人的饮用水安全,近两年发生的龙江镉污染、贺江水体污染事件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任何时候都要警钟常鸣,不允许有半点松懈和侥幸,发生问题要严肃追责。二是北部湾的海洋生态保护,这是目前我国近海水质最洁净的海域之一,是这一区域健康发展之基之魂,保护不好我们无法对历史、对人民交待,也会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
保护好这一条江、一片海,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那种将发展与保护截然对立起来的片面思维。根据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的观察统计,2005年以来,在钦州市沿海大工业发展的同时,该市三娘湾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仍能实现年均3%左右的增长,形成“大工业与白海豚共存”的独特景象。这说明,发展和保护是可以双赢的,关键是思想到位、措施得力、项目对路。要做好环保“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要加强对生态建设的投入,持续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加大污水垃圾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强化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循环经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走绿色发展之路。所谓减法,就是要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坚决淘汰“两高一剩”落后产能,坚决杜绝污染项目。
三、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
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区开放开发的旗帜和龙头,是“双核驱动”战略中增长潜力最大的一核。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6年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临海产业加快崛起,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保税物流体系初步形成,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区的33.5%和39.1%,发展成果令人瞩目。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全区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全区发展重要一核的龙头带动作用仍然有限,与到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占全区45%左右的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突出难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升开放开发水平,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这次会议之前,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户籍制度、港口体制、园区体制、通关一体化等4个配套改革方案,为加快北部湾经济区重点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要逐项研究、抓好落实,为全区深化改革创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努力构建开放度高、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新型城市群。
(一)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化步伐。同城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化改革,是经济区升级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南北钦防1300多万群众盼望已久的美好夙愿,也是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目前,四市同城化已初步破题,通信、金融、社保、交通等同城化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加快同城化步伐。户籍同城化是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化改革的“牛鼻子”。要以户籍同城化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以人为核心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改善经济区单个城市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增强作为国家级重点城市群的辐射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要大力破除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制度性障碍,逐步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各种公共服务差异,让所有经济区居民享有均等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区域内要素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迁移自由化、综合管理便利化,促进经济区城际融合、城乡一体协同发展,为其它各领域的同城化创造条件。
(二)创新港口建设管理运营体制机制。港口是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优势。近年来,北部湾港口建设突飞猛进,2013年货物吞吐量接近2亿吨、集装箱超过100万标箱,跻身区域性大港行列。但港口管理运营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优、开发经营主体单一、现代物流和港航服务业发育不足、集疏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导致综合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不仅对区外、境外货源吸引力不足,就连区内也有近40%的物流绕道而行,造成“广西货不走广西港”的尴尬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下决心予以解决。
振兴北部湾港,要围绕打造千万标箱现代化大港,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在创新港口建设管理运营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港口综合协调机制,统筹抓好海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监管保护,打破港口建设运营垄断格局,放开市场准入,创新合作开发模式,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战略合作伙伴、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参与港口建设经营,推动港口资源带动航线发展,进一步提升港口经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北部湾港是西南中南内陆腹地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门户,在服务区域开放发展中具有传统优势。2013年,西南中南各省市借道广西出海的货物吞吐量达7500万吨,占我区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四成左右,要千方百计巩固和拓展这个重要区域市场,为港口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的货源。同时还要看到,随着国家规划建设长江经济带,西南中南地区谋划向长江经济带靠拢,势必对我区形成新的挑战。我们要主动而为,抓紧深入西南中南地区布局、共建内陆“无水港”群,在完善通道设施、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服务环境上下更大功夫,为西南中南省份借道广西出海提供更大便利,进一步提高北部湾港对西南中南地区的辐射力、吸引力。
口岸通关效率是决定北部湾港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一体化工作方案》,加强部门协作,打破管理界限,推行查验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实现通关作业、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口岸管理协调一体化。打破经济区六市隶属关区的管理边界,逐步统一关区代码,实现“六市一关”,促进贸易物流无障碍通关、无缝隙对接。推动与西南中南省区建立跨区域口岸合作机制,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口岸建立“一地两检”、旅客自助式通关等跨国口岸合作机制。
(三)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既是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在不打破经济区现有行政区划的前提下,要摒弃“一亩三分地”的本位主义思维,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审批方式,以经济区激活行政区,营造务实精简、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切实下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手棋。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的做法,在北部湾经济区选择试点城市实行集中行政审批,统一行政执法。进一步扩大北部湾经济区项目审批权限,强化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统筹协调,加强自治区一级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功能,完善经济区与行政区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体制机制,统筹好中直、区直部门及四市之间的关系。坚决拆除各种非市场壁垒,强化经济区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探索形成集约高效的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开放大建设需要大投入。目前,北部湾经济区项目建设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和业主自筹,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很大,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要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政府监管规范化的投融资体制,有效破解资金难题。
要用好用足用活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个重大平台,大胆先行先试。深化经济区四市金融同城化改革,建立北部湾统一的产权市场、资本市场,建设同城化金融市场体系、组织体系。推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探索人民币回流机制,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抢占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合作制高点。积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管好用好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组建运营北部湾股权交易中心,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五)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是创业兴业之本。近年来,我区与中央国家机关、重点高校、中央企业、发达地区持续互派挂职干部,连续四年面向北大、清华等“985”高校定向招录选调生,首次从中央金融机构集中引进35名金融人才,等等,对推动经济区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仍是制约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加快建设北部湾人才特区,坚决破除人才培养、引进、流动、开发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实施人才柔性管理模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到经济区从事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和项目开发。坚持产业引进与人才引进相结合,面向海内外引进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型人才,以产业项目吸引和聚集人才。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保障体系,完善人才自主创新激励政策,建立人才待遇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成果转化效益挂钩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做到以崇高事业留人、以适当待遇留人、以良好环境留人。
同志们,“双核驱动”是事关广西开放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双核”是一个大范畴、广覆盖的概念。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这三个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对我区各市作了全覆盖,有的市是交叉覆盖,有的市则以规划延伸区方式覆盖。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将不限于相关规划的特定范围,而是着眼全区大局进行统一布局、统一部署。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清醒认识这个大局、自觉融入这个大局、主动服务这个大局,不断汇聚齐推共进的强大合力。各市县要牢牢把握实施“双核驱动”战略的重大机遇,明确角色定位,发挥优势、挖掘潜能,努力找准参与、服务、融入“双核驱动”战略全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自身开放发展同“双核驱动”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为全局战略实施作出积极贡献,又通过全局战略促进自身发展。今年底,横贯我区的南广、贵广高铁将同步建成通车,我们要下功夫打造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推进沿线相关市县更好地融入粤港澳经济圈。
要进一步完善实施“双核驱动”战略的工作机制。坚持项目引领,自治区制定了《实施“双核驱动”战略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各部门各市县要按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重大项目推进的时间表、施工图、责任书,使战略实施项目化、项目推进年度化。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统揽“双核”全局的重大问题,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攻克一个个难题中推进战略全面实施。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抓紧启动项目落地的“最先一公里”,尽快打通“最后一公里”。坚持常态化差异化督查考核,综合考虑各市县功能定位、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针对重点任务制定专项督查方案并定期进行督查,形成科学合理的考评督查方式和考核结果运用机制。
同志们,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是我区向着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历史进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夙夜在公、奋发有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让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千帆竞发、万马奔腾,让八桂大地风生水起、龙腾虎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壮乡儿女的新贡献!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