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趋势比能力更重要,这个不完全,现在实际上能力还是更重要,关键是什么能力,是我们发展趋势的能力。现在是什么趋势?怎么来理解认识时代背景,在时代背景下小企业它的发展有什么机遇?
当前的时代主题
目前,有三大时代主题。第一,经济全球化;第二,信息时代;第三,第三次工业革命。
首先,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的经济事物,无论生产要素还是整个生产过程都要从全球的视野来看,意味着全球产业分工日益明晰,国内产业融合和国际产业日趋相关,意味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紧。虽然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主导、以主要公司发展的力量来推动,作为发展中国家怎么来理解全球化精髓?
国际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和升级速度加快,产业组织方式发生变革,企业实施全球竞争战略、内部分工国际化和产业链整合达到空前的深度、强度和广度,从现在开始考虑国际环境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其次,信息时代到来。
具有信息体验特征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出来,形成全新的市场,进而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包括人际交流方式、情感方式、学习方式都深深受到影响。
信息时代并不意味着工业时代完全被替代被终结,但社会核心主流发生了变化。表明人们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因应市场的变动而重新塑造工业,在信息时代下面进行工业体系的重构。
互联网普及及应用,各传统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深刻地改变着产业生态,创造着可以说全新的生产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生产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举个例子,比如说通用电气,是制造业最优秀的制造企业,它也需要在这个背景下有些变化,利用信息化手段、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新的信息工具改变整个生产流程,改变整个制造服务体系。
再次,第三次工业革命。
大家知道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特征就是制造业数字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建立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之上,之所以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信息时代区分开,是因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更多是生产制造的整个过程,由于技术包括现代技术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经济特征,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个就业结构由操作型和技能型就业向知识型就业转变。新工业革命对劳动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高度自动化的生产会导致简单劳动的失业,智能机器人对简单劳动的替代,这是大的趋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智能化的生产又会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工作机会,并不是说就业本身质量的提升。第二,公共制造和社会化创新。生产和创新正逐渐由企业的实验室和车间走向桌面和家庭,自我雇佣形态的个人使用数字桌面工具设计新产品,制作模型样品,并在开源社区中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或者直接将知识产权出售给其他愿意进行产业化的个人或企业,从而大大缩短了从创意到发明再到商业化的创新过程,改变整个产业链条的过程,向工业时代工业社会基本的传统流程,甚至建立在工业化生产基础上面的经济学管理学发起挑战。
制造业分工格局以及中国产业升级受到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制造业分工格局以及中国产业升级具有深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三大时代主题所引致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是时间紧缩,第二个是空间崩溃。
什么是时间紧缩?从技术进步角度来看,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关键事件时间间隔迅速缩短。过去一项技术的出现到形成商品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现在技术出现马上就有改善。最典型就是互联网,从发明互联网到最后形成商业化应用的时间大大的缩短。组织效能因应速度的敏感性急剧增加,组织本身应对时间紧缩,需要快速反应。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面,对组织速度的要求就提高了。
再看空间崩溃。从技术进步角度来看,技术开发的资源配置的地理空间障碍迅速化解。实际上在信息时代,地球就是一个地球村的概念,理论上24小时就可以到达地球任何一个角落,而且现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是每一个人不管在什么位置得到的信息都是同步。
从组织角度来说,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的空间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迅速下降。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国家区域战略更多讲经济带、城市带,这就是空间,过去阻碍要素和市场发展的空间战略逐步被消除。
从企业来说,最终体现在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速度快、技术更替快、技术商业化过程快,资本要求回报的周期在缩短。企业战略决策日益困难。动态适应能力对企业提出要求。
从需求端市场变化的特点来看,市场的全球化特征,具有信息体验特征的消费需求,市场特征比如说多元性、模糊性、速变性、圈子性、情感性。
供给端也发生巨大的作用。变化特点一个是互联网平台降低了交易信息不对称程度。大数据为精确制造、精确营销奠定了基础。云端制为个人创业、公众制造创造了不可思议的空间。增量制造开辟了划时代的个人生产方式。智能机器人机制性地简化了生产制造流程。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极大地降低了规模使用能源的成本。产业体系重构、全球化极大地便利了在全球配置资源。
小企业的产业地位可能逆转
工业时代要追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在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便利下使成本下降,使产品能够很快进入到社会。所以这样的情况,最后大型企业是市场和产业的主角,小微企业只不过是配角。一方面是技术生产、技术配套,大企业通过收购、通过内部化解决技术创新。另外一方面小微企业,大企业不做的小企业进行补充合乎。
信息时代,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下的个人化、定制化,体现多元性、差异性,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的产业地位可能发生逆转,小微企业成为社会中最具活力的创造性力量,大型企业蜕化成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组织架构。
这种草根创业、基层创新的局面正在扩展。
当前中国小企业符合发展趋势,有三点:
一是中国改变短视和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坚决摒弃短期化、投机化、功利化。
二是充分意识到在新的时代主题下中国经济和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培育自身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对市场趋势时刻保持敏锐的嗅觉和准确的判断。这个时候比拼发现用户需求及获取用户需求信息的成果。
三是逐步培育和不断增强企业的动态适应决策能力,处理好动态适应决策和知识积累路径的关系,探索企业跟踪基础上的适应性动态能力战略,比拼的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效率。
(作者罗仲伟,本文为作者在由阿里研究院承办的全国小企业发展论坛2015年会上的演讲)
文章来源:新华网